

殷鴻福
地球生物學和生物地質學方向
個性化簽名
- 姓名:殷鴻福
- 目前身份:
- 擔任導師情況:
- 學位:
-
學術頭銜:
博士生導師, 中國科學院院士
- 職稱:-
-
學科領域:
古生物學
- 研究興趣:地球生物學和生物地質學方向
殷鴻福,男,1935年3月15日生,漢族,浙江舟山市定??h人,共產黨員。
1956年,5月畢業于北京地質學院地質系。1951.5-1978.7 北京地質學院地質系助教。1978.7-1980.7 武漢地質學院地質系講師。1980.3-1982.3 美國自然博物館高級訪問學者。1980.7-1986.7 武漢地質學院地質系副教授。1986.7-至今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系教授、博士導師。1990.11-1991.5 英國大英自然博物館高級訪問學者。
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湖北省特等勞動模范,湖北省科協副主席,全國先進工作者,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學術團體任職:全國地層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地球科學教指會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地質學科評議組組長。國際地層委員會三疊系分會副主席,二疊—三疊系界線工作組主席,‘Episodes’‘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等刊物編委,華東師范大學、西北大學雙聘教授, 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兼職教授;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顧問委員;曾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1996-2003),中國古生物學會副理事長,國際地質對比規劃359項主席。
他倡導地球生物學和生物地質學方向,提出地質和生物演化應包括漸變、突變和災變三種形式;生物演化的過程是由絕滅、輻射、穩定發展相交替形成的階段性發展;他用古生物地理論證板塊活動,主編的《中國古生物地理學》已由牛津大學出版英文版。他是我國第一部古生態學教程(1964)主編之一,并出版我國第一部生態地層學專著;他提出生物-有機質-流體成礦系統論,系統地驗證了菌藻生物,及其衍生有機流體在金屬礦藏形成中的作用。他建立了貴州、華北、西北、秦嶺等地海相三疊紀地層系統;他領導國際地質學熱點—二疊系三疊系界線研究,全球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層型經國際四輪投票,已設在中國,標志著我國此項研究的國際領先地位,本人被選為國際二疊—三疊系界線工作委員會主席,國際地質對比規劃(IGCP)359項目主席,國際地層委員會三疊系分會副主席等。他指出古亞洲洋和特提斯洋的板塊運動主要遵循的不是威爾遜旋回,而是以多島洋,軟碰撞和多旋回為特點的非威爾遜旋回;他提出造山帶構造巖片裂解拼合四維復原法;上述理論與方法成功地應用于“中國西部造山帶區域地質填圖方法研究”課題,引起廣泛注意。他根據鄂湘皖贛四省環境地質調查,對長江中游泥沙淤積進行了詳細分析并建議治理方案,提出長江中游江湖關系失調及調整設想,探討長江洪澇災害原因并提出防治對策。
發表專著24部,論文200余篇。獲獎: 何梁何利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二項,國家教委(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二項、二等獎一項, 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二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五項, 三等獎若干項。
-
主頁訪問
14642
-
關注數
0
-
成果閱讀
2167
-
成果數
18
-
87瀏覽
-
0點贊
-
0收藏
-
16分享
-
149下載
-
0評論
-
引用
-
68瀏覽
-
0點贊
-
0收藏
-
15分享
-
126下載
-
0評論
-
引用
-
107瀏覽
-
0點贊
-
0收藏
-
10分享
-
164下載
-
0評論
-
引用
-
79瀏覽
-
0點贊
-
0收藏
-
3分享
-
42下載
-
0評論
-
引用
【期刊論文】Two epixodes of microbial change coupled with prrmo Triassic faunal mass estinction
殷鴻福
,-0001,():
-1年11月30日
-
67瀏覽
-
0點贊
-
0收藏
-
3分享
-
57下載
-
0評論
-
引用
-
67瀏覽
-
0點贊
-
0收藏
-
4分享
-
47下載
-
0評論
-
引用
【期刊論文】The prelude of the end-Permian mass extinction predates a postulated bolide impact
殷鴻福
,-0001,():
-1年11月30日
-
83瀏覽
-
0點贊
-
0收藏
-
3分享
-
63下載
-
0評論
-
引用
殷鴻福
,-0001,():
-1年11月30日
-
142瀏覽
-
0點贊
-
0收藏
-
3分享
-
110下載
-
0評論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