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id="49bxd"><em id="49bxd"></em></big>

  1. <nav id="49bxd"><video id="49bxd"></video></nav>
  2. 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學者
    在線提示

    恭喜!關注成功

    在線提示

    確認取消關注該學者?

    馮士筰

         

      

    淺海動力學方面

    個性化簽名

    TA的關注(0) 關注TA的(0)
    留言板

    該學者已關閉了留言功能

    暫無留言

    • 姓名:馮士筰
    • 目前身份:
    • 擔任導師情況:
    • 學位:
    • 學術頭銜:

      博士生導師, 中國科學院院士

    • 職稱:-
    • 學科領域:

      物理海洋學

    • 研究興趣:淺海動力學方面
    個人簡介

    男, 1937年3月生于天津市。1962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工程力學數學系流體力學專業,分配到山東海洋學院(現中國海洋大學)任教。馮教授于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是我國在物理海洋學方面頗有成就的科學家,也是我國環境海洋學第一個博士生導師和學術帶頭人。他的成就主要表現在淺海動力學方面的研究。

     
    馮教授在風暴潮動力學研究中創建了超淺海風暴模式,并將風暴潮動力學和預報方法系統化,他的第一部專著《風暴潮導論》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他主持完成了我國第一代風暴數值預報產品的研制,相關成果“淺海風暴潮動力機制和預報方法的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1982,第二受獎人)。他主持的國家“七五”、“八五”科技攻關專題獲得了高度評價,部分工作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其中他主持的“七五”攻關專題作為一部分,獲得“國家七五科技攻關重大成果獎”(1991),他的工作促進了風暴潮學科的發展和預報的進步。
     
    馮教授在淺海環流和物質輸運方面的研究尤為突出。在這一當前近海環境海洋學研究焦點中,他給出的拉格朗日余環流和輸運方程獨具特色,物理意義異常明確,且對長期物質輸運的計算提供了非常節省的計算模式,受到國際同行的重視,已被美國的研究人員用于Chesapeake灣鹽度的數值模擬,獲得成功。其研究成果“拉格朗日余流和長期輸運過程的研究--一種三維空間弱非線理論”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1989,第一受獎人)。最近他又用其理論主持了一個國家重大自然科學基金中的關于海洋生態系動力學的子項目中,以發展跨學科的成果。馮教授學風嚴謹,作風正派,注意團結形成堅強的研究集體,注重培養研究生和青年科研人員。
     
    現在馮教授還兼任諸多學術及社會職務: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海洋科學評議組組長;全國博士后管委會學科專家組成員;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學科專家組成員;國家教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地學部副組長;國家教委高等學校理科海洋科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山東省學位委員會委員;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委員、地球科學組組長。美國科學促進學會(AAAS)國際成員;國家海洋物理科學協會(IAPSO)和海洋研究科學委員會(SCOR)中國委員會委員;世界大洋環流試驗(WOCE)中國委員會委員,兼專家組副組長;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計算海洋物理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風暴潮及海嘯研究會理事長;山東省力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力學學會理事。以及全國政協委員、青島市政協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委,民建山東省副主委,青島市主委等。

    • 主頁訪問

      10959

    • 關注數

      0

    • 成果閱讀

      1582

    • 成果數

      17

    TA的成果
    個人主頁 返回頂部
    国产精品一级毛片不收费

    <big id="49bxd"><em id="49bxd"></em></big>

    1. <nav id="49bxd"><video id="49bxd"></video></n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