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id="49bxd"><em id="49bxd"></em></big>

  1. <nav id="49bxd"><video id="49bxd"></video></nav>
  2. 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學者

    沈陽師范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劉躍教授訪談

    2017年12月07日 作者:中國科技論文在線 瀏覽量:26090

      近日,沈陽師范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劉躍教授接受了中國科技論文在線的專訪,不僅介紹了自己的研究工作和主要成果,還就論文評審、項目評審、教學評估、高??己?、職稱晉級、SCI影響因子等問題發表了真知灼見。下面是具體的訪談內容。

     

      在線:能介紹一下近期正在從事的研究工作及其現實意義嗎?

      劉躍:我們研究的問題都是我們自己很感興趣的問題,我們的研究結果都是在做學問過程中偶然冒出來的。雖然積極申請科研項目,但是獲得的科研經濟資助很少。我們沒有取得驚天動地的學術成就,但是還是取得了一些自己很滿意的結果:(1)根據鋇鐵氧體磁性材料的分子結構、反應機理、改進了鋇鐵氧體磁性材料的合成機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合成效率。該研究實際是利用傳統領域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2)根據機理發現了碳碳偶合反應體系的電荷分布與反應的區位選擇性的相關性,在分析問題過程中有很多本科知識的應用,《高分子通報》 [ 2011, (5), 93]的一篇約稿中我們作了的中文介紹;(3)2003年在Chem Phys Lett [373(3-4), 338] 發表的文章2006年才有他人引用,2009年有較多他引,他引論文刊物的SCI影響因子都比較高,說明我們的研究有一定超前性;(4)在傳統領域的工作發表在J Math Chem [DOI: 10.1007/s10910-011-9875-7] 和J Chem Educ [2011, 88 (3), 295]。在傳統領域中的這些創造工作是我們最滿意的工作,但是它們的發表又是最不容易。 我們發表論文刊物的SCI影響因子不高,但是我們的很多文章被較高SCI影響因子刊物的論文引用[被SCI影響因子為33.033、11.225、 8.091、 7.952、 4.795、4.67、 4.407、3.815、3.031的刊物文章他引],這可能得益于我們工作做得比較深入。這些工作是在很少的經費資助、很少的設備投入、人力資源貧乏得條件下取得的。

      在線:您對論文評審有什么看法?

      劉躍:國際投稿時,作者都可以選擇是否愿意評審稿件。此時我一般都不選接受審稿。但是國內外刊物還是偶有邀請審稿的,基本上都是我沒有發表過文章的刊物,包括J Am Chem Soc。有邀請我一般都接受,審的最多的是“中國科技論文在線”的稿件。

        國際刊物的審稿人、包括項目評審人,往往以為自己是審稿人就多高明,擺不正自己的位置。實際上除了為了發文章而寫的文章之外,文章的作者才是真正的專家,審稿人只是一個旁觀者,當然能夠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國際刊物的審稿意見也有負面的。除了明顯看出不負責任的評審意見外,還能看到的評審意見有:該領域已經有很多研究 [審稿人沒有看看是不是傳統領域的重要創新];或者是教育期刊編輯部往往說內容太深奧,用讀者不感興趣來推辭,研究類期刊往往推辭說內容太傳統;或者隱含該稿發表對SCI引用無益;我作為審稿人都沒有興趣看下去,讀者更不會愿意看;我的數學不夠,我也不知道誰的數學夠能夠審理該稿,因此不適合發表,等等。

        現在碩士、博士論文的評審,“專家”評審的是格式、錯別字。這本來不是專家干的活,而應該是研究生處的人應該干的。

        很多評審專家認為格式、錯別字是大問題、有這樣的問題還能投稿?!我審的稿件,也有發現有格式、錯別字問題的。 即便看出來,就指出來, 因為編輯要處理大量稿件,能幫助一下未必不可。但是我絕不會因為有格式、錯別字問題槍斃一個稿子。

      在線:您對項目評審有什么建議?

      劉躍:項目評審應該明文規定,導師必須回避評審自己學生的項目, 師兄弟之間互相回避評審。主管部門盡量避免將申報人的材料送其導師或其師兄弟,導師和師兄弟接到應該回避的評審應該主動提出回避,否則如果有舉報,核實后要嚴肅處理。這樣提升學術道德修養,能最大程度減弱學術小圈圈。否則本來只是個案,但是評審不公多了,越來越多的個案發生,讓民間的不滿越積越厚,矛頭所指越來越集中,越來越尖銳。本來民眾不滿的矛頭,只是指向某個個案,終于使民意不滿的矛頭越抬越高,從而指向一層又一層的“上級”,最終指向中央,指向根本的政治制度。結果只會使政府陷入越來越大的被動。為了緩解這種矛盾,同時也是為了推進社會的健康發展,從社會的角度來說應該墊實“社會滿意”這塊社會的基石。

      在線:您對教學評估有什么建議?

      劉躍:讓學生上講臺講講課,確實發現有許多學生講不明白,說明教學方法的重要性。但是學生講不明白不但與教學方法有關,也和學生的知識面、理解深度有關。如果一個老師不能在自己講解內容上下工夫而僅僅在上課形式上下功夫是不夠的。講明白課高校教師都沒有問題。評判高校教師,授課內容比教學方法更重要?,F在評名師、評精品,只看上課形式。似乎教學就是教學形式、教學方法。這也許是許多人對教學沒有興趣的原因,以為教學就是形式。大學的課堂教學沒有很大必要在課程內容導入、形式邏輯上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大學的課堂教學最重要的是教學內容的邏輯關系、而不是形式邏輯好。教學內容的邏輯沒有的課堂教學,對于教師本人而言,給人感覺“他講的課真好”;對于學生而言,什么也沒學到。對教學內容不肯深入研究的人,除了能拿項目而外,科研也一定搞不好,發表的文章除了是實驗報告外,不會有太大價值。與科研相比,真正的教學內容的研習也不是容易的事。教學內容研究的越深、知識面越廣、越是好教師。對教學內容理解的很淺、知識面很窄的教師怎么可能是科研能手,教學內容理解的很淺、知識面很窄的年輕教師拿很多國家級、省級項目;對教學內容研究的深、知識面廣的老教授很難拿到項目,“社會滿意”就會下降、學風日下。人們將不是一心做學問,而是一心搞歪門邪道、精通人事關系學。

      在線:您對學英語有什么看法?

      劉躍:有些教授指責過級英語考試。的確為了英語考試而學英語不是好現象。但是英語的確是很重要的工具。不懂英語、閉門造車、不看文獻,眼界肯定有限,取得成就也會受到限制。

        我是77級的大學生,上大學才開始學英語,現在在國際刊物發表文章,還是離不開英國朋友幫助修改語言?,F在的大學生,英語真的很好,能夠在國際上發表很好的文章。我一直認為必須中學至少大學就應該出國學習,否則語言很難過關?,F在看來,對于一些優秀的大學生,研究生出國深造也夠用了。

      在線:您對做科研和做學問有什么看法?

      劉躍:現在很多學生,課程還沒學的怎么樣,就急于做實驗、搞科研、寫文章。雖然有在做科研過程中學習、和做學問過程中自然產生學術成果的區別,我認為學生還是應該老老實實把學習先搞好,否則充其量只是個力工而已。

      在線:您對SCI影響因子有什么看法?

      劉躍:高SCI影響因子的刊物和低SCI影響因子的刊物可能是領域不同決定的。SCI影響因子為零點幾的刊物文章,可能是傳統領域的創新,一錘定音,雖然有歷史意義,但可能沒有再引用的必要。例如數學比較嚴格,不必有多少引用就能把問題嚴格地講清楚。SCI影響因子為30的刊物文章,可能是研究一個大家都搞不清楚的問題,必須你引我、我引你來說明問題。二者不能說誰比誰更重要。

      越是講不清楚的學科,必須靠你引我、我引你來說明問題,SCI影響因子越高。因此醫學刊物比生物刊物影響因子高;生物刊物比化學刊物影響因子高;化學刊物比物理刊物影響因子高;物理刊物比數學刊物影響因子高。

      SCI影響因子為30的文章,主體思想可能是一個很多問題都沒搞懂、沒有什么學術功底但很聰明的學生的成果。SCI影響因子為零點幾的刊物文章,也可能凝聚著老教授一生做學問的功底。美國化學教育(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的SCI影響因子只有0.5,但是它是化學教育的國際權威期刊[1,2]。

      美國化學教育被稱為化學教育中的Nature 和Science。大陸學者平均每年在美國化學教育期刊上只發表1-2篇論文。要在化學教育類國際權威雜志上發表論文,與科學研究一樣,要對國際上相關教育研究的狀況、歷史過程有一個充分了解,對國際上流行的教材有足夠了解;然后要對有關內容有真正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要比國際上發表的相關成果先進數倍,才有得到發表的把握。

      一些高SCI刊物,為了保持其高SCI因子,以讀者不感興趣拒絕發表傳統領域的創新工作,為了SCI引用不考慮你的工作的歷史地位有多高。 Science 和Nature也發表大量垃圾文章,否則的話世界的知識要比現在多幾百倍。另外已經證實Science 和Nature也發過錯誤文章。Science 和Nature發表的垃圾文章、錯誤文章不比SCI影響因子為0.5 的刊物發表的精品文章更有價值。Science 和Nature不但發表大量垃圾文章,也拒絕優秀文章,包括標志諾貝爾獎成就的文章(http://www.sciencetimes.com.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0944)。當然,盡管有這些問題, Science 和Nature還是非常好的刊物,在Science 和Nature上發表論文還是了不起。

    [1] 《化學教育》2007 年10 期62 頁
    [2]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年6月第18期(總第204期)117頁

      在線:您對高等學??己擞惺裁纯捶??

      劉躍:高校需要寬松自由的工作條件,高校教師需要高的生活質量。高??己苏邞搶捤?,高校的根本是教學,完成了教學任務考核就應該合格。項目和文章是錦上添花,應該鼓勵,但不能作為最基本的考核合格標準。給教師充分自由搞自己的學問,讓高校教師應該干自己愿意干的事。只要肯做學問,不會搞關系的、沒有人緣的也應該能在高校生存下去。高校應該養一批“書呆子”,高校應該是養“書呆子”的地方。

      一個人一生對人類有一兩項貢獻就很不錯了,不要逼著人家天天有創新?,F在考核都是只看近年來的成果。實際考核應該考核人家一生的成就。不能因為老教授近幾年沒有學術成果就認為他的水平下降了。做了一輩子學問、有水平的老教授因為近幾年沒有學術成果就下崗,高校的學術水平就不能維持。 年輕人近幾年取得的學術成果,不應該與老教授近幾年的學術成果比,應該跟老教授一生的成果比才科學,因為年輕人還有機會真正超過老教授。

      考核應該有所區別。一些人拿了項目、有了經費,考核就過了關。實際上項目經費投入越多、學校設備為這些人投入越多、對他們的考核標準應該越高才是。沒有項目經費、沒有設備投入、沒有學生給你干活而干出成果的應該有不同的考核標準。你獲得了那么大的設備投入,你獲得了那么多的項目經費,你如果干出點東西,那是應該的。不能和沒有錢的比。沒有錢出成果是真本事。

      在線:您對職稱晉級有什么看法?

      劉躍:現在職稱評定權利下放,評定標準各個學校不同,會出現一些新問題,值得研究解決。首先職稱評定都有投票環節,但是不能我跟誰好就投誰的票,所以投票必須是在有嚴格的職稱晉級杠杠前提下進行。沒有合理標準的投票,必然是我跟誰好就投誰的票。引入外審機制,是最大程度上減少人情票的途徑之一。

      行政級別和技術級別分開,搞行政的就評行政級別,不要行政人員非要搞個技術級別,不要行政人員跟技術人員搶技術職稱。評技術職稱不是評行政級別。評職稱應該把真正有學術水平的人評上來,而不是把真正有學術水平的人拿下去。沒有技術資質,爭著搶著要職稱,只能玷污專家隊伍,影響學風。

      職稱晉升不應該以兩片嘴皮子會說為依據,應該看其腦袋里有沒有真東西。有真東西的下、沒有真東西的上就不合理了。職稱評定應該更重視學術成就,文章的學術分量實際上比項目的學術分量重?,F在似乎拿了大項目學術水平就高,就可以晉級拿獎。實際上沒有取得學術成果的項目不代表學術水平。特別是在省屬學校,我們常??吹胶芏嗄昧舜蟠笮⌒壹?、省級項目的人連兩篇像樣的文章都拿不出來;做了一輩子學問、在國際上發表了很多有價值論文的人往往申請不下來項目,說明項目和職稱評審標準肯定還存在問題。項目和職稱評審實際上都應該是鼓勵人們做學問,應該是樹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正氣。不能光看你在項目書上下了多大工夫,更要看一個人的學術能力。

    国产精品一级毛片不收费

    <big id="49bxd"><em id="49bxd"></em></big>

    1. <nav id="49bxd"><video id="49bxd"></video></n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