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id="49bxd"><em id="49bxd"></em></big>

  1. <nav id="49bxd"><video id="49bxd"></video></nav>
  2. 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首發論文
    動態公開評議須知

    1. 評議人本著自愿的原則,秉持科學嚴謹的態度,從論文的科學性、創新性、表述性等方面給予客觀公正的學術評價,亦可對研究提出改進方案或下一步發展的建議。

    2. 論文若有勘誤表、修改稿等更新的版本,建議評議人針對最新版本的論文進行同行評議。

    3. 每位評議人對每篇論文有且僅有一次評議機會,評議結果將完全公示于網站上,一旦發布,不可更改、不可撤回,因此,在給予評議時請慎重考慮,認真對待,準確表述。

    4. 同行評議僅限于學術范圍內的合理討論,評議人需承諾此次評議不存在利益往來、同行競爭、學術偏見等行為,不可進行任何人身攻擊或惡意評價,一旦發現有不當評議的行為,評議結果將被撤銷,并收回評審人的權限,此外,本站將保留追究責任的權利。

    5. 論文所展示的星級為綜合評定結果,是根據多位評議人的同行評議結果進行綜合計算而得出的。

    勘誤表

    上傳勘誤表說明

    • 1. 請按本站示例的“勘誤表格式”要求,在文本框中編寫勘誤表;
    • 2. 本站只保留一版勘誤表,每重新上傳一次,即會覆蓋之前的版本;
    • 3. 本站只針對原稿進行勘誤,修改稿發布后,不可對原稿及修改稿再作勘誤。

    示例:

    勘誤表

    上傳勘誤表說明

    • 1. 請按本站示例的“勘誤表格式”要求,在文本框中編寫勘誤表;
    • 2. 本站只保留一版勘誤表,每重新上傳一次,即會覆蓋之前的版本;
    • 3. 本站只針對原稿進行勘誤,修改稿發布后,不可對原稿及修改稿再作勘誤。

    示例:

    上傳后印本

    ( 請提交PDF文檔 )

    * 后印本是指作者提交給期刊的預印本,經過同行評議和期刊的編輯后發表在正式期刊上的論文版本。作者自愿上傳,上傳前請查詢出版商所允許的延緩公示的政策,若因此產生糾紛,本站概不負責。

    發郵件給 王小芳 *

    收件人:

    收件人郵箱:

    發件人郵箱:

    發送內容:

    0/300

    論文收錄信息

    論文編號 201805-101
    論文題目 多孔生物質碳硫復合正極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
    文獻類型
    收錄
    期刊

    上傳封面

    期刊名稱(中文)

    期刊名稱(英文)

    年, 卷(

    上傳封面

    書名(中文)

    書名(英文)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上傳封面

    書名(中文)

    書名(英文)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上傳封面

    編者.論文集名稱(中文) [c].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

    編者.論文集名稱(英文) [c].

    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

    上傳封面

    期刊名稱(中文)

    期刊名稱(英文)

    日期--

    在線地址http://

    上傳封面

    文題(中文)

    文題(英文)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日期--

    上傳封面

    文題(中文)

    文題(英文)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日期--

    英文作者寫法:

    中外文作者均姓前名后,姓大寫,名的第一個字母大寫,姓全稱寫出,名可只寫第一個字母,其后不加實心圓點“.”,

    作者之間用逗號“,”分隔,最后為實心圓點“.”,

    示例1:原姓名寫法:Albert Einstein,編入參考文獻時寫法:Einstein A.

    示例2:原姓名寫法:李時珍;編入參考文獻時寫法:LI S Z.

    示例3:YELLAND R L,JONES S C,EASTON K S,et al.

    上傳修改稿說明:

    1.修改稿的作者順序及單位須與原文一致;

    2.修改稿上傳成功后,請勿上傳相同內容的論文;

    3.修改稿中必須要有相應的修改標記,如高亮修改內容,添加文字說明等,否則將作退稿處理。

    4.請選擇DOC或Latex中的一種文件格式上傳。

    上傳doc論文   請上傳模板編輯的DOC文件

    上傳latex論文

    * 上傳模板導出的pdf論文文件(須含頁眉)

    * 上傳模板編輯的tex文件

    回復成功!


    • 0

    多孔生物質碳硫復合正極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

    首發時間:2018-05-14

    吳雨亭 1   

    吳雨亭(1997-),女,本科生,鋰硫電池正極材料制備及其性能研究

    葛海濤 1    苗銘 1    陸宏斌 1    胡羽妙 1    陳曼芳 1    王先友 1   

    王先友(1962-),男,教授、博導,電化學和新能源材料

    • 1、湘潭大學化學學院,湖南湘潭,411105

    摘要:理論比容量高達1675 mAh/g,質量比能量可達2600 Wh/kg的鋰硫電池,被認為是新一代最具競爭力的二次電池之一。但單質硫本身不導電,且放電過程中會形成多硫化物等中間產物溶于電解液,導致"穿梭效應",嚴重降低了電池的充放電比容量及庫倫效率,需加入高導電性的多孔碳進行改善。鑒于傳統碳基材料昂貴的成本因素,本文以廢棄蓮桿為原料制備導電性較高的生物質多孔碳材料,并通過簡單的高溫熱解法和KOH活化法與單質硫形成活化碳硫復合材料(ALC/S)。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X射線衍射(XRD)對復合材料進行形貌、結構分析,表明單質硫均分散至蓮桿碳基體中。由比表面積測試(BET)和孔徑分布測試得ALC比表面積為2966 m2/g,平均孔徑為2.697 nm,具有強物理吸附作用以顯著抑制多硫化物的溶解和擴散。電化學測試顯示0.2 C倍率下ALC/S電極首次放電比容量高達1358 mAh/g,硫的利用率達到了81%,循環50次后比容量還保持在1064 mAh/g,較之普通硫電極其電化學性能得到顯著改善。

    關鍵詞: 生物質碳;單質硫;正極材料;鋰硫電池

    For information in English, please click here

    Prepar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Porous Biomass Carbon/Sulfur Composite Cathode Materials

    WU Yuting 1   

    吳雨亭(1997-),女,本科生,鋰硫電池正極材料制備及其性能研究

    GE Haitao 1    MIAO Ming 1    LU Hongbin 1    HU Yumiao 1    CHEN Manfang 1    WANG Xianyou 1   

    王先友(1962-),男,教授、博導,電化學和新能源材料

    • 1、School of Chemistry,Xiangtan Univerisity,Xiangtan 411105,China

    Abstract:Lithium-sulfur (Li-S) batteries are nominated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next-generation electrochemical storage systems due to their relatively low cost, high capacity and theoretical energy density. However, the insulation of sulfur and the dissolution of intermediates polysulfide necessitate the addition of high conductivity matrices to enhance the active-material utilization, which are usually high-cost. In this work, the biomass-derived porous carbon (ALC) is fabricated by carbonizing bio-waste lotuspetiole and subsequently activating the material with KOH. The morphology, structure of the composites a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X-ray diffraction (XRD). The as-prepared ALC possesses a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2966 m2/g and an average pore size of 2.697 nm, introducing strong physical adsorption to significantly suppress the dissolution and diffusion of polysulfide. Herein, a high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of 1358 mAh/g at 0.2 C with the utilization of sulfur is up to 81%, and large reversible capacity of 1064 mAh/g after 50 cycles at 0.2 C, meaning its outstanding prospects for the better cyclability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as application of Li-S battery.

    Keywords: Biomass carbon Elemental sulfur Cathode material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Click to fold

    點擊收起

    論文圖表:

    引用

    導出參考文獻

    .txt .ris .doc
    吳雨亭,葛海濤,苗銘,等. 多孔生物質碳硫復合正極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EB/OL]. 北京:中國科技論文在線 [2018-05-14]. http://www.maigrir-regime-musculation.com/releasepaper/content/201805-101.

    No.****

    動態公開評議

    共計0人參與

    動態評論進行中

    評論

    全部評論

    0/1000

    勘誤表

    多孔生物質碳硫復合正極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

    国产精品一级毛片不收费

    <big id="49bxd"><em id="49bxd"></em></big>

    1. <nav id="49bxd"><video id="49bxd"></video></nav>